“人生苦短,不如养狗
”
疫情期间,电影院重新上映了不少老电影,比如近期上映的《阿凡达》就是一部2009年的老电影。虽然从放映时间上来看,这部电影确实可以说是的上“老”,但是就电影使用的技术和电影画面的特效处理而言,即使放在今天这样一个特效爆炸的时代,依然能够震撼人心,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
抛开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使用的拍摄技术以及特效技术,先来看看这部电影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可能对于“00后”以及之后的一些“后”来说,这个名字可能并不是那么耳熟,但是对80后、90后而言(不小心暴露年龄了),卡梅隆这个名字可谓是如雷贯耳。
如果有80后、90后对这个名字也不熟悉,没有关系,相信下面几个里程碑式的电影会让你对他重新熟悉起来:
《终结者》
: 开创了人工智能灭绝人类的流派,同时也是 “回到过去杀死婴儿灭霸” 这一时间穿越理论的支持者;《异形》
:科幻恐怖怪物电影的始祖电影之一,胆小者慎入;《泰坦尼克号》
:罗曼蒂克的代名词,无数经典的情侣浪漫动作皆来源于这部电影;
除了上面的几部电影,还有就是今天我们要聊的《阿凡达》。
在我看来,《阿凡达》确实称得上是一部的里程碑式的电影。在这部电影上映之前,虽然也有3D电影,但是电影市场依然被2D电影统治,但当《阿凡达》上映之后,2D电影的统治地位被瞬间打破,3D迅速崛起并成为了主流。除此以外,其震撼人心的视觉特效、磅礴大气的音乐效果以及其他使用到的先进技术,推动着科幻片真正进入到了21世纪。当然另一位视觉特效大佬迈克尔·贝也作出了巨大贡献,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一看他的《变形金刚》系列。
《阿凡达》的特效技术确实值得称道,但是和它一骑绝尘的特效技术相比,电影本身的故事性却并没有那么出色。
和《泰坦尼克号》一样,电影的男主也有着“杰克”之名,也同样在这部电影中谈了一场刻骨铭心、穿越生死的恋爱,甚至这场恋爱还跨越了星球、跨越了物种。但是和《泰坦尼克号》不同的是,由于《阿凡达》的故事背景过于恢弘,导致爱情元素只能作为推动故事发展的一朵浪花。
除了爱情元素,电影中展现了许多令人惊叹的脑洞,比如使用了“元神出窍,魂魄附体”技术的阿凡达,比如潘多拉星中各种奇特的生物和种族,又比如每个潘多拉星物种自带的“神经网络接口”(不知道这个是不是借鉴的《黑客帝国》)。但这些脑洞只是在电影中一闪而过,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挖掘,在特效的连番轰炸之后,电影不知不觉中就来到了高潮。
当然,并不能说电影的故事性上就毫无建树。走出影院,再来回顾这部电影,不难看出这其实是一部反对侵略主义的环保宣传片。影片中不止一次的提到了纳威人和人类对于自己赖以生存的星球的不同态度。纳威人崇尚自然,认为潘多拉星存在自己的意识,并将这个意识尊为“圣母”。而人类则崇尚科学,利益至上,自诩为高等文明,对地球或是潘多拉星都是予取予求,丝毫不考虑后果。正是这种观念上的冲突才导致了后来双方战争的爆发。
虽然立意很深刻,但是情节的表现却差强人意,尤其是男主这样一个二五仔一般的存在,最终竟然还能化身救世主,成功拯救世界、抱得美人归,让电影的境界又下降了一个层次。
最后,对于那些喜欢特效爆炸或者脑洞大开类电影的小伙伴,这部《阿凡达》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对于喜欢深挖故事情节或者喜欢表现细腻情感类电影的小伙伴,出门右拐,旁边的《我的姐姐》比较适合你。